种葛南山下。葛藟自成阴。的释义

诗词原文

种葛篇

种葛南山下。葛藟自成阴。的释义

魏·曹丕

种葛南山下,葛藟自成阴。

与君初婚时,结发恩义深。

欢爱在枕席,宿昔同衣衾。

窃慕琴瑟好,愿言乐康平。

良缘一朝别,愁思百年心。

人生有几何,念此使人嗟。

恩情中道绝,流止任东西。

蹑履起徘徊,夜宿黄草篱。

想昔结发时,恩爱何所疑。

念此断人肠,思君不能忘。

弃置勿复陈,重抱琵琶弦。

曲度犹未终,泪下不可禁。

作者简介

曹丕,字子桓,三国时期曹魏开国皇帝(220年-226年在位),他是曹操的次子,母亲是卞夫人,曹丕文武双全,博览经传,通晓诸子百家学说,建安二十二年(217年),被立为魏王世子,建安二十五年(220年),曹操逝世,曹丕继任丞相、魏王,同年,受禅登基,以魏代汉,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,建立了魏国,曹丕在位期间,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,制定九品中正制,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,他平定青州、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,完成北方的统一,对外平定边患,击退鲜卑,和匈奴、氐、羌等修好,恢复在西域的建置,黄初七年(226年),曹丕病逝于洛阳,时年四十岁,谥号文皇帝,庙号高祖,葬于首阳陵,曹丕文学成就较高,有《典论》等著作,擅长于诗文及辞赋,其《燕歌行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。

译文

在南山下种植葛藤,葛藤缠绕生长,自然形成了浓密的树荫,回想起与你初婚之时,我们结发为夫妻,恩爱深厚,我们在枕席上欢爱,同盖一条被子,共度良宵,我私下里羡慕那琴瑟和谐的美好,希望我们能永远快乐平安,美好的缘分一旦离别,愁思便如百年之久的树根般难以拔除,人生究竟有多少时光呢?想到这些真是让人叹息不已,我们的恩情在中途断绝,从此各自东西,漂泊不定,我穿着鞋子起来徘徊,夜晚只能栖息在黄草编成的篱笆屋里,回想起我们结发为夫妻的时候,那时的恩爱哪里会有半点疑虑呢?想到这些真是让人肝肠寸断,我思念你却始终无法忘怀,还是把这些痛苦都抛到一边吧,重新抱起琵琶弹奏起来,曲调还未弹完,我的泪水就已经无法抑制地流下来了。

释义

这首诗通过描述种植葛藤的自然景象,引出对夫妻恩爱的回忆与离别后的愁思,诗中“种葛南山下,葛藟自成阴”两句,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,也象征着夫妻间深厚而自然的感情,随后,诗人回忆了与妻子初婚时的恩爱时光,以及离别后的痛苦与思念,整首诗情感真挚,语言质朴,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。

赏析

这首诗以“种葛南山下”起兴,通过葛藤的自然生长,引出对夫妻情感的描绘,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与人生情感的对应关系,使诗歌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,诗中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,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离别痛苦的无奈,在表达情感时,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,使诗歌具有鲜明的画面感和强烈的感染力,诗人还通过反复吟咏和对比手法,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。

创作背景

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曹丕的个人经历有关,作为曹魏的开国皇帝,曹丕在政治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,但在个人情感上却经历了许多波折,他与甄宓的婚姻曾一度被传为佳话,但最终还是以离婚收场,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,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爱情的怀念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,这首诗也反映了曹丕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敏锐情感和深刻洞察力,使他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。

原文链接:,转发请注明来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