已笑荣枯卢白戏,不须物我触蛮争。的解释

诗词原文

闲居杂兴

已笑荣枯卢白戏,不须物我触蛮争。的解释

朝代:清代

作者:郑燮(郑板桥)

已笑荣枯卢白戏,不须物我触蛮争。

清风明月无拘束,野鹤孤云得性情。

作者简介

郑燮,字克柔,号板桥,又号理庵,江苏兴化人,清代书画家、文学家,他是“扬州八怪”之一,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,郑板桥的诗清新脱俗,富有哲理;书法则自创“板桥体”,别具一格;绘画擅长兰竹,笔墨酣畅淋漓,深受后人喜爱,他一生坎坷,但性格旷达,不拘小节,晚年辞官归隐,以卖画为生,生活清贫而自得其乐。

译文

已经看淡了世间万物的荣枯兴衰,如同卢白戏(一种赌博游戏)般变幻无常,不再需要为了外物和我自身的得失,去像触、蛮两国那样争斗不休。(这里触、蛮是寓言中的两个小国,常用来比喻无谓的争斗。)清风明月自由自在,没有任何束缚,野鹤孤云则展现了它们超脱世俗、随性而动的性情。

释义

本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,首句“已笑荣枯卢白戏”,以卢白戏比喻人生的荣枯无常,透露出诗人对世事的淡然态度;次句“不须物我触蛮争”,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超脱物欲、不争不抢的生活哲学,后两句“清风明月无拘束,野鹤孤云得性情”,则以清风明月、野鹤孤云为喻,描绘了诗人心中理想的自由境界,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。

赏析

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,意境深远,充满了哲理意味,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,将人生的荣枯兴衰与自然的清风明月、野鹤孤云相对照,突出了后者的高洁与自由,诗中流露出的淡泊名利、超脱世俗的思想,正是郑板桥晚年归隐生活的真实写照,也体现了他作为文人墨客的高尚情操和独立人格。

创作背景

这首诗创作于郑板桥晚年归隐期间,在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起伏后,郑板桥逐渐对官场和世俗产生了厌倦之情,转而追求一种更加自由、超脱的生活方式,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心境下创作的,表达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新认识,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,通过这首诗,我们可以感受到郑板桥那种超然物外、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,以及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。

原文链接:,转发请注明来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