舞风竹影僛僛转,萦梦炉香袅袅清。下一句是什么?

诗词原文

竹炉夜话

舞风竹影僛僛转,萦梦炉香袅袅清。下一句是什么?

朝代:明代

作者:释宗泐

竹色溪阴见,孤灯夜未央。

舞风竹影僛僛转,萦梦炉香袅袅清。

寒雨暗深竹,孤灯照佛名。

欲知此中意,试坐一泓亭。

作者简介

释宗泐,明代僧人、诗人,生卒年不详,大约活动于明初,他精通佛学,同时也擅长诗文创作,作品多反映佛教思想及禅意生活,语言清新自然,意境深远。

译文

在溪边竹林的阴影中,可以清晰地看到竹子的颜色,夜晚的灯火还未到尽头(即夜深但未至天明),竹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,仿佛是在跳舞,而炉中的香气袅袅升起,环绕在梦中,带来一丝清新,寒冷的雨水让竹林显得更加幽深,一盏孤灯照亮了诵念佛经的声音,要想知道这里面的意境,不妨试着坐下来,在这清澈如镜的亭子中静静体会。

释义

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竹林边与友人(或自己)夜话的场景,通过竹影、炉香、寒雨、孤灯等元素,营造出一种静谧、清幽而又略带寒意的氛围,诗中“舞风竹影僛僛转,萦梦炉香袅袅清”两句尤为生动,既表现了自然景物的动态美,又寓含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脱。

赏析

这首诗以竹和炉香为线索,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,展现了诗人对禅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,首联“竹色溪阴见,孤灯夜未央”点明了时间和地点,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,颔联“舞风竹影僛僛转,萦梦炉香袅袅清”是全诗的点睛之笔,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影摇曳、炉香袅袅的景象,既富有画面感,又富含深意,颈联“寒雨暗深竹,孤灯照佛名”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意境,寒雨与孤灯的对比,更显得竹林之深、佛名之静,尾联“欲知此中意,试坐一泓亭”则以设问的方式,引导读者去体会诗中的禅意与深意。

创作背景

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释宗泐在寺庙中的某个夜晚,他与友人(或自己)在竹林边的小亭中夜话,被周围的自然景色所触动,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禅意的诗歌,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,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表达,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佛学修养和文学造诣。

原文链接:,转发请注明来源!